查看原文
其他

精明商家如何暗中抹去你的消费“罪恶感”?

阿慕 营销有一套 2019-04-27

每个冬天早晨穿衣出门,大概都要纠结十来分钟,面对满衣柜的冬衣却还是无从下手,每每这个时候都会怀疑一下“去年冬天大概是在裸奔”……


明明一柜子衣服,为什么90%都不会穿出门?


这是由于“冲动购物、过度消费”,买回家后就后悔莫及,所以才有这么多衣服沦落至“不爱穿之、弃之可惜”的地步。


快时尚品牌H&M给出的解决方案是:推出“旧衣回收计划”,让这些“不会再穿”的衣物经过二次处理后重见天日。



阿慕一开始在H&M门店看到这个活动的宣传海报,直觉是“H&M家的活动肯定只面向自家的衣服”,如果让消费者拿着ZARA、GAP的衣服到这里来捐,不就白送了自己不遗余力投入的人力物力?




可能误会的人实在太多了,后来H&M多次澄清“旧衣回收计划不限品牌”,只要是消费者闲置的衣物,甚至窗帘、床单等家居纺织品都可以回收。


这些衣物会统一运送到I:CO工厂进行分类处理,较好的衣物会经过清洗运送到慈善机构,不能穿着的旧衣就会被制成抹布、地毯等,甚至被分拆利用。




阿慕还在旧衣回收小程序上发现一个小细节,捐赠方式有两种,一种是去门店、另一种是快递,但是“快递名额”是有限的,大多数人只能选择到店。



所以发现了没有?这一举措一方面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体现,这面环保大旗可以提升消费者好感,另一方面在流程设置上大大提高了消费者到店频率,还消除了我们原本因“过度消费”带来的“罪恶感”


我们会产生一种“做完好事”的满足和喜悦,让剁手买买买成为奖励自己的理由。


更何况,只要参与旧衣回收计划,还能获得品牌赠送的一张八五折优惠券。



当你把一大堆各个牌子的闲置旧衣打包好、满心欢喜拿到H&M门店捐出后得到一张优惠券,很容易又会淹没在“本季流行款式”的诱惑中,转身拿起新衣服走向试衣间和结账台。


品牌洞察罪恶感做营销的例子,其实也有不少。


宝洁旗下的婴儿护理品牌帮宝适就有过这样一段故事:品牌为推广婴儿纸尿裤,注意到新手妈妈都会半夜起身为哭闹的宝宝更换尿片,因此总是睡不好觉。帮宝适因此推出了“让妈妈睡个好觉”的广告语,暗示“尿片吸水性强、宝宝半夜再也不哭闹”,但事实销量却远远不如预期。


后来帮宝适通过调研发现,“让妈妈睡个好觉”的广告语让家长们产生了自私、不负责任的“罪恶感”,感觉自己为了睡好觉而忽略关注产品质量安全、宝宝舒适度等等。


随后品牌把广告语改成“宝宝干爽睡得香”,改善睡眠的需求方从妈妈转为宝宝,消除了家长的罪恶感,让销量一路上升。后来还延伸出“有了帮宝适超薄干爽拉拉裤,让妈妈宝宝都睡个好觉”的卖点。



电饭煲在进入日本市场的时候,主打方便快捷、操作简单的功能卖点,一下子吸引了很多家庭主妇的注意。但社会舆论认为使用电饭煲是“偷懒、不够贤惠”的表现,即便家庭主妇们认可产品,却不想被邻里亲戚扣上一顶“对家庭不负责任”帽子。


虽然“节约时间”确确实实是痛点,但由于“罪恶感”导致“水土不服”,日本消费者雷声大雨点小,真正购入的人并不多。


在了解到消费者的罪恶感后,电饭煲开始改为主打“电饭煲可以最大程度利用食物中的营养,让吃的人更加健康”的卖点,才扭转了社会评价


品牌营销需要洞察消费者痛点,而“罪恶感”有时就是痛点的利器,帮助我们了解“矫情的消费者”,找到营销窍门


从H&M旧衣回收到帮宝适纸尿裤、日本电饭煲,找到消费者羞于表达的“罪恶感”,对症下药就能借此撬动购买力


最后,关于快时尚品牌做环保这事,虽然以“消费者罪恶感”撬动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,显得“动机不纯”,但若真能如品牌承诺一样,致力发展环保,至少还是有贡献的。




推 荐 阅 读


△麦当劳的咖啡可续杯, 为何还要分大小杯来骗取差价?


△吉祥物走失背后,隐藏着哪些营销心机?



营销有一套:(ID:cbocmo)营销领域新锐媒体,“CMO价值营销自媒体联盟”发起机构。


目前已同步入驻:百家号、头条号、一点号、新浪号、网易号、搜狐号、大鱼号、企鹅号等自媒体平台。


给阿慕点个“好看”鼓励一下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